江南十年前,丁世俊在临夏市城乡接合部租房,开了一间盖碗茶小作坊,专门加工、包装盖碗茶。
十年后的今天,他的产业已从小作坊发展到茶文化博览园,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开启了卖盖碗茶文化的新模式。
站在新起点,丁世俊又立下新目标:力争到2028年,盖碗茶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仲夏的一天,记者慕名来到河州盖碗茶文化博览园,探访了丁世俊和他的盖碗茶成功的秘诀。
走进河州盖碗茶文化博览园,映入眼帘的是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的美景,一排排用临夏“元素”装扮的包厢格外醒目,尤其那一个个帐篷下的土炕更富特色。土炕上放置有东乡特有的方桌,摆放着盖碗茶和各种特色小吃。同时,这里还新建有盖碗茶体验馆、盖碗茶餐厅、动物牧场等,宛如盖碗茶的“王国”。
“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我才从一个盖碗茶的作坊江南,一步步发展到公司化经营,才有了今天占地100多亩的河州盖碗茶文化博览园。”临夏市艾米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经理丁世俊说,我们要抓住好机遇,将临夏、甘肃甚至全国的旅游景区特色元素融入盖碗茶,实现茶旅融合,将盖碗茶从国内卖到国外。
讲起当初做盖碗茶,丁世俊说:“行行出状元,只要认真去做,大胆创新,就一定能成功。”
丁世俊介绍,自己的盖碗茶经历了“三次大提升”。2013年,他在临夏市城乡接合部租了一间200平方米的平房,共5个工人包装八宝茶,可以说是作坊式的。2016年第一次提升,公司将盖碗茶生产车间扩大到2000平方米,员工发展到50人,年营业额800万元。到了2019年,在八坊十三巷又开了一家盖碗茶博物馆,目前已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可谓第二次大提升。2023年,再次扩大规模,计划投资7000万元,目前已投资2000万元,创建了河州盖碗茶文化博览园,预计年营业额3000万元。
现在,河州盖碗茶文化博览园开启了盖碗茶产业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发展的新模式。“我们将努力把盖碗茶文化做大做强,卖茶文化,让更多的游客感受临夏盖碗茶江南、了解盖碗茶的文化精髓。”丁世俊说。
今年5月11日,河州盖碗茶文化博览园开始试营业。“从开业到现在,已接待游客5万多人。”丁世俊说,博览园实现了开门红。
据介绍,河州盖碗茶文化博览园是艾米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工业和旅游深度融合,在临夏市折桥镇慈王村实施的盖碗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记者在博览园看到,新建的生产车间一个个工人忙得不可开交,一袋袋盖碗茶经过加工、包装将销往全国各地;帐篷下的地炕上,食客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特色小吃,喝着盖碗茶;20个包厢座无虚席
“将盖碗茶与餐饮联系起来,突出盖碗茶主题,已装修出各式各样与盖碗茶相关的包厢及茶摊。”丁世俊说,博览园已实现了“春赏茶、夏避暑、秋赏景、冬避寒”的全季旅游。
眼下,集茶叶、花茶种植,旅游观光,盖碗茶加工、盖碗茶主题餐饮、盖碗茶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盖碗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旅游示范基地已接近建成。
据了解,该项目全部建成后江南,将是全国首家以盖碗茶为主题的生产、加工、参观旅游综合体。同时,也将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茶制品、盖碗茶加工基地,年可生产加工茶制品50万件以上,旅游工艺品30万套以上,预计年可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实现综合收入5000万元以上,有效解决就近群众200人就业,并带动周边旅游、包装、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
丁世俊对盖碗茶的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充满信心。他的目标是,到2028年,年销售3000万袋盖碗茶,员工发展到500人,公司产值达到1亿元。
“围绕盖碗茶主题、依托盖碗茶资源,我们以茶基地为载体,盖碗为媒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将旅游体验渗透到盖碗茶产业的各个环节,形成盖碗茶旅游产业链。”丁世俊告诉记者,最终要实现“盖碗茶产业在旅游体验中增值,旅游产业通过盖碗茶添彩”的一体化发展目标。
在丁世俊看来,盖碗茶不仅仅是茶,盖碗茶产业中蕴含的盖碗茶文化、盖碗茶加工、盖碗茶产品才是最好的旅游元素,通过盖碗茶文化交流、赏茶、茶艺表演,可持续挖掘休闲旅游价值,形成特色休闲旅游产品。“这既是盖碗茶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完美结合,也是全面实施茶旅融合一体化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
丁世俊介绍,现在公司盖碗茶文化产品主打“行走的脚户哥”品牌,新产品将在八月份上市销售。这次盖碗茶在内容上实现了大提升,主要是渗透式讲故事。比如“遇见兰州”,将兰州文化产品融入盖碗茶及包装设计中。
在丁世俊看来,卖盖碗茶文化,并不代表卖临夏文化,还可以卖全省的旅游文化,甚至可以卖全国的旅游文化。
下一步,丁世俊计划在“遇见”系列设计上,先把甘肃各地的旅游文化元素加进去,之后逐步扩大到将全国各地旅游文化元素融入盖碗茶设计,做大做强盖碗茶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