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分类
浙江:16举措加快推进茶江南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JN SPORTS到2027年,全省茶叶生产规模稳步发展,优势产区特色鲜明,生产效益明显增长,茶园面积达到350万亩,茶叶产量超过22万吨。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将征求意见稿在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如有修改意见建议,请于2024年11月28日前将书面修改意见以邮寄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我厅。

  (代拟稿)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按照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长“产”的链条、拓宽“富”的渠道的要求,不断促进历史经典茶叶产业提能升级,持续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全面贯彻落实习“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围绕“土特产”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深入实施良种化、生态化、品牌化、融合化、数字化战略,加快形成以绿茶为主导,红茶、黄茶等多茶类协调发展;以龙井茶为龙头,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多品牌协同并进;以茶叶为主体,茶饮品、茶食品、茶日化品、茶保健品多产品协力开发的新格局,持续提升茶文化引领力、茶产业竞争力、茶科技驱动力,进一步塑造茶叶历史经典产业新辉煌,巩固提升茶叶强省的优势地位。

  到2027年,全省茶叶生产规模稳步发展,优势产区特色鲜明,生产效益明显增长,茶园面积达到350万亩,茶叶产量超过22万吨,一产产值超过350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超过2万元。省内省外茶叶资源利用更加充分,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500亿元。

  1.优化茶叶区域布局。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生态条件、产业基础,优化茶叶区域布局,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支持龙井茶产区重点推进质量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加工精深化,白化茶产区重点推进产业融合和多业态发展,早茶产区重点推进产品质量和商品性提升,其他特色茶产区做精做优“一县一品”。支持优势产区布局建设一批茶事服务中心。到2027年,龙井茶和白化黄化茶高效茶园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以上,培育形成20个茶产业发展先行县,建成茶事服务中心20家以上。(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开展美丽茶园建设。按照茶园设施完善、生态低碳、宜机作业、环境优美、数字管理、茶旅融合等要求,开展美丽茶园建设。支持茶园宜机化改造、土壤改良和树冠更新。支持无人机、轨道机、自走式耕肥一体机等推广应用,扩大茶园运输、耕作施肥等机械化作业规模。支持采取科学合理种树植草、完善配套设施等措施,推进茶园生态化建设、景观化改造、融合化经营。到2027年,建成省级美丽茶园50个,省、市、县级美丽茶园50万亩以上。(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农科院)

  3.加快名优绿茶提档。支持名优绿茶产区升级装备、优化工艺、提升品质,加快茶叶加工厂改建提升和自动化、连续化、数字化生产线建设,完善冷链贮藏设施设备,提升标准化加工水平,巩固产业优势。坚持“一主多元”,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红茶、黄茶等多茶类生产,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到2027年,绿茶、名优绿茶产量分别占总产量85%、55%以上,建成现代化名优绿茶加工生产线条以上。(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经信厅)

  4.推进精深加工产业化。鼓励重点茶区建立茶叶精深加工园区,推进茶园适度规模流转,建设标准化原料茶基地,构建“企业+基地”紧密合作模式。开展茶叶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及装备改建提升。支持创新开发适应新业态、新消费群体的茶饮品等茶衍生品,重点支持高品质速溶茶、茶浓缩汁等精深加工制品开发,持续培育壮大龙井茶和抹茶等特色茶饮生产基地,建成茶饮品研发加工中心。到2027年,培育精深加工茶叶龙头企业50家,年综合利用原料茶20万吨,抹茶产值达10亿元,综合效益达600亿元。(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茶叶研究院、省农科院)

  5.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支持建设各层级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开展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分类建设茶树种质资源圃,推进新品种创制选育。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依托“三农九方”、重大协同攻关等科技平台,支持茶叶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提高茶园机械化应用率,提升茶产业创新链、技术链与产业链。到2027年,提升国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2个,茶树无性系良种化率达80%以上;实施技术研发攻关项目100项,茶叶主推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农科院、省茶叶研究院)

  6.打造浙茶品牌矩阵。加大公用品牌打造力度,构建“龙井茶+区域公用品牌”的“1+N”浙江绿茶品牌矩阵。加强龙井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完善龙井茶产区统一产品标准应用和管控机制,健全产品可追溯体系,规范市场营销秩序,加大打假维权力度。做精做优“西湖龙井”核心产区品牌,做大做强龙井茶品牌集群。引导各地做精做特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品字标浙江农产建设,鼓励龙头企业打造个性化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到2027年,龙井茶一产产值80亿元,培育打造3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

  7.提升现代市场营销体系。优化茶叶产地市场布局,推动茶青、干茶产地市场改造提升。支持浙南茶叶市场、新昌中国茶市等区域优势明显、品类特色突出的重点茶市改建扩建,创新市场交易模式,做强做大市场规模,迭代升级绿茶价格指数和龙井茶价格指数,提升市场影响力。鼓励各地拓宽销售渠道,鼓励连锁、加盟等经营方式,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网络直播等新销售模式,推动线年,重点茶市年交易额占全省总量的50%以上。(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供销社、省商务厅)

  8.推动茶叶出口结构优化。加快推进名优绿茶全球推广,推动茶叶类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进入中欧等互认互保名单,支持各地组织茶叶出口企业参加国际性农产品会展,鼓励茶叶企业到境外开设窗口江南体育,提高浙江绿茶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出口眉茶、珠茶产品品质,重振珠茶出口产业。注重培育新式茶饮、茶饮料等出海带动的茶叶出口贸易。依托浙商海外资源,开展海外茶文化展示交流活动,拓展名优绿茶国际市场新消费。到2027年,浙江茶叶出口量超15万吨,出口额超5亿美元。(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供销社、省农业农村厅、杭州海关、省外办)

  9.传承创新茶文化。深入挖掘有历史渊源的茶文化传承,加强对古茶园、古茶树、古茶场等遗迹的保护开发。支持茶叶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提升历史经典传统茶文化资源应用价值。支持茶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创新培育形式多样的茶文化载体,支持茶博馆、茶庄园、茶空间等建设。巩固全国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成果,推动茶叶包装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到2027年,打造与非遗茶空间项目100项,建设茶博馆、茶庄园100家。(责任单位: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

  10.深化茶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茶文旅资源,支持建设功能丰富、沉浸体验的茶叶特色小镇和精品旅游线,连点成面、延链成域,全域展现美丽茶乡风采。开发一批“茶园+创意加工”“茶园+主题民宿”“茶园+风景名胜”等特色茶旅线个,省级茶旅融合精品线条。(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11.加速全产业链数字化。迭代升级“茶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发展模式,集成推广温湿度物联感知、病虫害自动监测、肥水智能管控、质量闭环追溯等新技术新装备,加快茶叶生产基地、加工设备、市场销售、品质监管等全过程数字化改造提升。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强化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打造。到2027年,建成省级数字茶厂(基地)100家、未来茶厂10家。(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数据局)

  12.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强化茶叶相关学科建设、职业技能教育和专项茶叶人才研修。支持各地加强茶叶“新农人”培养,茶业相关工种职业技能评价和竞赛,培育一批茶叶非遗技艺传承人、制茶大师、直播达人等高技能人才,支持设立制茶大师工作室。鼓励各地引入国有资本、金融资本等,做大做强精深加工、茶饮品、茶食品等茶叶龙头企业,推动茶企上市。对符合条件的茶叶企业纳入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支持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类开展名优绿茶、精深加工阵型企业认定。到2027年,全省培训茶叶“新农人”10万人次以上,培育年销售额超1亿元、10亿元茶叶龙头企业50家、5家江南体育。(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经信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科院)

  13.完善联农带富机制。健全“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强化技术指导,以质定价,建立稳定的茶叶联农带农机制。支持村集体以土地、资产、资金等入股与茶企开展合作,实现农村集体资产增值增收。到2027年,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超过2万元。(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

  14.联动跨省协同合作。充分利用省内省外茶叶资源,发挥技术、市场及加工优势,加强产加销合作,发展茶叶“总部经济”“地瓜经济”。依托茶树种质资源和茶叶机械装备制造大省优势,加强基地共建、技术共推、人才共育、利益共享,深化产茶大省协同协作。到2027年,年利用省外茶叶原料20万吨。(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

  15.加大浙江绿茶推广力度。突出“浙江绿茶品行天下”主题,支持举办炒茶、评茶、茶艺、茶调饮等特色茶事竞赛,开展“国际茶日”“全民饮茶日”等公益性茶事活动。依托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专业展会,开展浙江绿茶的整体展示与推介。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浙茶历史经典文化特色、文化标识的原创IP,鼓励浙茶品牌与知名IP联名,推动浙江绿茶向现代化、时尚化、生活化升级。到2027年,打造标志性的浙江绿茶展示展销平台10个。(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人力社保厅江南体育、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商务厅)

  16.强化政策资金支持。统筹各类涉农涉企政策,支持开展美丽茶园、数字茶厂、精深加工、市场提升、品牌培育等项目建设。出台茶园、茶厂装备以旧换新更新政策。积极探索开展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将连续化、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线纳入补贴范围。支持茶产业申报国家产业集群项目,支持农业双强、土特产精品培育。完善茶园政策性保险,引导开发地方特色保险新品种,扩大保险覆盖面。用好省级“4+1”专项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茶叶企业的融资支持,积极创新茶园抵押、设施租赁贷款等信贷产品,加大信用贷款投放。推动小微出口信保服务扩面,短期信保保费扶持比例不低于60%,单家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各地可根据实际加大扩大小微统保平台适保范围等扶持力度。对被认定为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历史经典企业符合条件的可按照相关规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符合条件的可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浙江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

  17.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发挥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茶文化研究会、产业联盟等作用,探索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引导匠心制茶、质铸品牌。要强化产品抽检监管,建立健全茶叶质量追溯机制、加大龙井茶等地理标志产品和优势品牌的保护、管理。要强化诚信经营,树立市场公信,恶意竞争,共同维护好浙江绿茶“土特产”品牌。(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

  将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制定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措施落实,精心组织推进。省农业农村厅要把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布局,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多方参与、分工协作的推进机制,牵头做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省经信厅要加强历史经典产业发展对茶产业的支持;省科技厅要支持茶叶全产业链科技研发;省商务厅要加大浙江绿茶国际推广力度;省自然资源厅要支持新建茶叶精深加工项目用地,优先在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中予以保障,优先支持茶叶生产所需的农业设施用地;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要加强传承创新茶文化和深化茶旅融合发展;省供销社要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销售市场;杭州海关要强化出口茶叶预警、出口茶叶生产企业及种植场备案等,推动出口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其他责任单位也要根据职能共同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相关要素保障。

  下一篇:贵州省新一轮农机补贴政策:个人每年申请补贴机具台套数不超过5台、补贴金额总共不超过5万元